
靳祎,女,1977年生人,博士,現為河北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河北省毒理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榮獲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新醫科副高組一等獎。負責建設省級創新創業課程1門,主持省級教改項目2項,主編教材1部。主要科研方向為納米醫學。近五年,在國際一流雜志上發表SCI論文20余篇,主持省部級基金2項和橫向課題1項,獲得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她多年深耕教學一線,致力于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秉持正確政治立場,將價值觀引領視為教育核心。作為課程負責人,多維度革新教學環境,推進教改實踐,積極培育卓越的醫學人才,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貢獻力量。
一、教學創新,引領醫學教育新風尚
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挑戰,她深刻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積極響應國家“新醫科”建設號召,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為核心,圍繞“專業思政、學科融合、問題鏈教學、創新平臺、教學評價”五大要素,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實踐。
在專業思政上,她獨辟蹊徑,將生物化學中的三羧酸循環(TCA)與思政育人相結合,提出“三心三力”育人理念,通過“滴灌式”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生命觀,將TCA價值素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學科融合方面,打破壁壘,推動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與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構建“學科-科教-產教-專創”四融合教學體系,開設《納米技術與精準醫療》等前沿課程,拓寬學生視野,強化臨床思維與創新能力。
問題鏈教學更是其教學創新的亮點。她構建“六環思辨”教學模式,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鏈,激發學生高階思維,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搭建校外實習基地和產學研合作平臺,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創新創業活動,全方位提升學生能力。
在教學評價上,注重多元化和過程性評價,引入學生互評、小組匯報等多種方式,全面評估學生綜合素質,促進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二、豐碩成果,彰顯教學創新實力
經過不懈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五年來,她主持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先后榮獲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第四屆河北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第四屆河北大學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項殊榮。在課程改革方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成效顯著,獲批省級創新創業課程。學生的成績斐然躍升,職業醫師考核中生化知識點掌握率顯著高于全國水平。近五年內,學生獲得國家級科技競賽獎勵、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數量同比提升近3倍。此外,她帶領學科交叉教學組織榮獲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稱號。相關經驗和成果,她在全國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上做專題報告,獲得了專家的高度評價。
三、科研引領,創新驅動學科發展
在科研方面,她緊跟國際學術前沿,致力于納米醫學領域的研究。近五年,先后承擔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在科研成果方面,發表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其中,在ACS Nano、Biomaterials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展示了她及團隊在納米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提升了學科的國際影響力。另外,她還榮獲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科研獎勵。這些榮譽的取得不僅為其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學生培養,成就醫學未來之星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她始終將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放在首位。在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方面,她傾注了大量心血。近五年,指導學生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科創競賽獎勵,包括“挑戰杯”河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三等獎,在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中更是屢獲佳績,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這些榮譽不僅為學生們的未來發展增添了光彩,也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此外,她還積極指導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帶領學生深入醫院、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和學習交流,拓寬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通過指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發表學術論文,提升了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在她的悉心指導下,一名學生獲得了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的榮譽稱號。
五、展望未來,持續貢獻教育力量
過往的成績已成序章,未來,她將繼續秉承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精神,不斷探索與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同時,深化科研工作,為學科建設與學校發展貢獻力量,書寫醫學教育新篇章。